1979年1月1日,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。从那时起配资加杠杆,双方进入了一个为期两年的“蜜月期”。这段时间里,中美关系非常亲密,几乎像盟国一样。
那时候我还很小,不太懂国家大事,但也能感受到中美关系的亲近。那时,中国会播放与友好国家相关的电影。比如那两年,美国电影就陆续进入了中国,大家可以看到《加里森敢死队》、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以及《未来世界》、《车队》等电影。此外,美国的电视剧也进来了,文化交流显得特别密切。
与美国关系好的同时,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也在改善。于是,类似《玉色蝴蝶》、《樱》等描写中日友好的电影也陆续拍摄出来。我们拍的这些电影和美国相关的情节,一方面表现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友谊,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际局势的关切。记得有一部电影讲的是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被营救,虽然片中的美国飞行员长得像印度人,但那种情节还是代表了当时的友好氛围。
展开剩余53%在小说方面,也有许多描写中美合作的作品,尤其是科幻小说。那时流行的科幻作品里,常常描述中美联手对抗苏联。大部分小说中,美国被称为“M国”,苏联被称为“S国”,内容通常是两国的科学家一起合作,击败苏联的邪恶计划。这种风潮还影响到了国外的文学创作,日本也有一些关于中美日联合反苏的小说,部分还被翻译成中文。
但这不仅仅是文艺作品的影响,中美两国在现实中的合作也非常密切。记得那时,中国的报纸在美苏发生争端时常常支持美国,特别是在美苏核裁军谈判期间,中国的立场和美国相符。而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,中国也和美国一致,宣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。这一切都表明,那个时期,中美关系非常亲密,虽然没有正式的盟约,但那时的关系可以说相当于今天美国与新加坡的关系。
然而,这段蜜月期随着里根的上台而结束。里根上台前曾批评卡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,表示他上任后会调整中美关系。果然,1981年里根当选总统后,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裂痕,主要的分歧集中在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上。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,两国在1982年达成了“八一七公报”,并在1984年实现了领导人互访。中美关系才得以恢复。
不过,从那时起,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强调独立自主,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与美国过于亲密。尽管美国电影仍然在中国上映,但那些表现中美友好的电影、描写两国合作的小说几乎消失了。曾经提到的中美日三国同盟的说法配资加杠杆,也不再被提及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